查看原文
其他

喜报!我校学子“挑战杯”再获佳绩!

学术与“双创”部 南京大学 2022-06-07




 刚刚落下帷幕的第十七届“挑战杯”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传来喜讯,南京大学在主体赛道再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 。至此,我校在本届“挑战杯”系列竞赛中共计获得全国特等奖4项,特等奖总数位居全国高校第二位再次取得新突破


“挑战杯”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、教育部、中国科协、中国社科院等共同主办的一项具有导向性、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全国竞赛活动,每两年举办一次,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“奥林匹克”盛会。


为应对疫情防控形势、守好安全办赛底线、彰显比赛改革实效,第十七届“挑战杯”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于今年3月26-28日举行,采用线上方式进行答辩评审。经过激烈角逐,本次主体赛竞赛评审委员会就内地作品评出特等奖作品49件、一等奖作品109件、二等奖作品320件、三等奖作品755件;就港澳地区作品评出特等奖作品1件、一等奖作品2件、二等奖作品6件、三等奖作品18件。


自“挑战杯”设置特等奖后,我校曾先后于2015年、2017年获得“挑战杯”特等奖各1项。




主体赛获奖团队简介



01

探寻新中国工业化的精神动力

——工业建设者劳动传统的形塑与传承


所获奖项:全国特等奖

所属院系:社会学院

指导教师:胡洁、张丹丹

团队成员:赵翰琪、蔡子扬、杨子薇、孙悦、孙至鋆

项目简介:

在人文社科资深教授周晓虹老师的倾力支持、胡洁老师和张丹丹老师的尽心指导下,由南京大学社会学院赵翰琪、蔡子扬、杨子薇、孙悦、孙至鋆5位本科生组成的“探寻新中国工业化的精神动力”团队积极进取,斩获“挑战杯”主体赛全国特等奖。



自2019年7月至今,团队在新中国工业建设的历史脉络中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五家企业——鞍山钢铁公司、第一拖拉机厂、洛阳矿山机器厂、大庆油田和贵州“三线”企业——访问了158位新中国工业建设的亲历者,累计访谈录音412小时,整理出300余万字的口述文稿。在此基础上,团队凝练出工人阶级劳动精神的核心内涵和形塑过程。调研结束后,团队积极投身劳动精神的传承和推广事业中,携带丰硕的口述史料和学术成果走进大中小学,举办讲座、开设课程,累积触达6个年级、21班次的600多名学生,鼓励青少年开始自己的口述之旅。项目调研报告被收录进两部口述实录著作中,受到新华日报等媒体的报道,收获了广泛的学术肯定和社会影响。




2

化工气体泄露智能眼

——光谱视频相机及预警系统


所获奖项:全国一等奖

所属院系: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

指导教师:曹汛、张光延

团队成员:周凯来、王远卓、陈文龙、李晗、黄奥成、张梦雅、祖永祥、李昀谦

项目简介:

气体泄漏是化工爆炸的重要原因,但传统监测技术存在诸多不足,新兴的光谱视频监测技术被国外所垄断,团队针对其关键技术进行攻关,突破了“时-空-谱”高维数据采集瓶颈,清晰展现微弱气体的时空形态变化,并打造自主可控的光谱视频相机及预警系统,成功实现了气体泄漏的快速感知、实时监测与及时预警,相较传统手段监测距离提升50倍,预警时间缩短10倍,我们致力于打造化工监测的“火眼金睛”,让气体泄漏“无处遁形”!




3数字时代青少年对传统家书的认知与协同保护研究——基于江苏省2071名大中小学生的实践调研

所获奖项:全国二等奖

所属院系:新闻传播学院

指导教师:王辰瑶、闻羽、周洋

团队成员:戴婧娴、敖天丫、吴恺沄、陈紫瑄、蒋云帆、孟熙、陈惠娟、李昊锐

项目简介:

本项目由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“南大家书”团队发起,旨在通过挖掘呈现普通人的家书故事,融入时代背景,传承家国情怀。“求真”与“家国”,是我们想要表达与展现的精神内核。家书向我们展示了时代历史下的个人发展、家庭经历,家书与国家进步、历史进程共通共鸣;挖掘出的家书故事可以折射个体“与时代同呼吸、与国家共命运”的历史厚重感、家国使命感。 

讲好家书故事,是一个多元主体团队协作的过程。“讲好中国家书故事”项目以南大新传家书团队为核心,以一大批大学志愿者为依托,走进全国范围的中小学,让大学生与中小学生“大手牵小手”,以陪伴式公益学习的方式,完成千百万中小学生家庭的家书搜集和书写工程。




4

呼叫“返航”:

基于专利大数据的人才回流调查


所获奖项:全国三等奖

所属院系:信息管理学院

指导教师:孙建军、裴雷、康乐乐

团队成员:王嘉杰、张盈瑄、谭昕煜、高雨婷、张子涵、林昊天、侯万方、陈文杰

项目简介:

“呼叫‘返航’:基于专利大数据的人才回流调查”研究探索的核心问题是:目前中国的海外人才回流潮是否已经形成,具有何种特征,以及应如何促进人才的持续性“返航”以提高国内创新水平?本研究基于全球专利数据,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,构建并绘制全球创新网络图谱,识别技术人才流动事件,对技术人才回流的向度、强度和效度进行综合研判,提供技术人才流动的前瞻性分析。最终提出增强人才精准识别、拓展人才智库交流等举措,为突破我国尚存的关键技术“卡脖子”问题提供参考建议。




5“碳中和”背景下一种碳封存新路径——基于废弃镁盐碳酸盐化再利用技术

所获奖项:全国三等奖

所属院系: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

指导教师:赵良、朱辰

团队成员:张夏冬、谢奎、刘帆、徐丹、李果、邬冠群、翟晗朝

项目简介:

为实现我国“碳中和”目标,本团队首创基于废弃镁盐碳酸盐化的全新碳封存技术,遵循“以废治废”理念,以废弃镁盐为原料,对工业烟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矿物封存。项目在缓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同时,解决了察尔汗盐湖区“镁害”问题,并可低能耗地产出高纯轻质碳酸镁获得收益,破解了现有同类项目因成本高昂而难以推广的难题,现已建成全球首条镁基全系统矿物碳封存示范项目,实现生态效益、经济效益、科技价值与国家战略的“四赢”。




6AisVax——新型兽类口服疫苗开发平台及其应用

所获奖项:全国三等奖

所属院系:生命科学学院

指导教师:华子春、樊国民、吴乐阳

团队成员:李霖、李晨阳、殷兴鹏、孙雅星、吴宇清、吴雨欣、李伯翰、尤宸超

项目简介:

本团队基于华子春教授课题组自主研发的新型减毒沙门氏菌载体AisVec构建了细菌载体疫苗开发平台AisVax,并基于该平台开发了新型冠状病毒疫苗——新沙一号,以及血吸虫疫苗——虫沙一号。与市售疫苗相比,新沙一号和虫沙一号在临床前研究中的疫苗保护效力近似,并且具有可口服接种、成本更低、常温稳定性更高的优势。AisVax平台模块化设计极大地缩短了疫苗开发周期,可针对各类新兴传染病以及肿瘤进行疫苗的快速开发,助力细菌载体疫苗成为疫苗开发的第六途径。




再次祝贺所有获奖的南大学子!



END


精彩荐读

点击图片阅读:

三个“开阔”推动苏州校区建设再提质


点击图片阅读:

等你投票!南大鼓楼校区最爱“打卡点”非它莫属


点击图片阅读:

【百廿征程 南雍回眸】我见过最有故事的校园路牌,在南京大学!



来源:南大青年

文图:校团委学术与“双创”部、各参赛团队

编辑:周媛 梁雪微

责编:颜赫隆 蓝晓 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